帝欧家居“闪击”AI

2025-08-26
来源:财言社
一场6%股权的资本棋局,
市值33亿传统制造商的转型豪赌。
Image
2025年8月20日,帝欧家居(002798.SZ)一则看似平常的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不小波澜。这家以卫浴和瓷砖为主业的传统家居企业,宣布拟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水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进军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
一时间,投资愕然。一家货币资金仅7.42亿元、负债率超70%、主营业务持续承压的公司,为何选择在此时跨界AI?答案或许早在了两个月前那场“静悄悄”的董事会更迭中揭晓

Image
移形换影
从“帝欧”到“水华”的资本伏笔
时间回拨至2025年6月5日。
这一天,帝欧家居原实际控制人刘进、陈伟、吴志雄,与一位名叫朱江的自然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朱江,何许人也?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一位AI科技资本操盘手,实际控制着水华智云、水华互联等科技企业,布局AI数据服务与光伏电池赛道——一个与卫浴瓷砖毫无交局的“门外汉”。
戏剧性的是,尽管朱江仅直接、间接持有帝欧家居约6.45%的股份,却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将三方联盟的合计表决权提升至26.46%。更关键的是,协议中明确:“如各方无法达成共识,以朱江意见为准。”
7月10日,帝欧家居完成董事会换届。朱江出任董事长,原董事长刘进退居副董事长,同时还有另外两位副董事长被任命,其中包括来自“水华系”具有丰富金融与资产处置背景的郭智勇。9席董事会中,朱江方面实际控制了6席。
一套“协议控制+董事会重组”的组合拳之后,帝欧家居的控制权已在事实上易主。而不到三个月,公司很快传出拟更名为“帝欧水华”的消息。看似突兀的更名,实则是对控制权实质变更的迟来确认。
Image
5亿设立AI子公司:“水华未来”
8月20日,帝欧水华发布公告,宣布以自有或自筹资金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水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技术平台与行业应用集成。
Image
公司声称,将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分阶段推进AI战略,目标是成为“全栈式工业智能服务商”,并反哺传统制造业。
但这番宏大叙事的背后,是极其骨感的现实
帝欧家居在风险提示中明确表示:“公司尚处于筹备设立阶段,预计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经营情况产生影响。公司暂无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技术储备,公司暂无充分的人才储备。截至目前,公司暂未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业务,暂无明确的投资安排和实施项目,暂未签署相关领域的投资合作协议,未来能否形成实质性业务、产生经营效益均存在不确定性。”
言语间,这家看似概念不错的新公司不仅是个“空壳”而且与帝欧水华原本的主营业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帝欧水华在公告中所提及的“新领域业务与公司现有业务存在无法协同、整合的情形,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相比资金压力上述问题看似又都不算问题,截至2025年一季度,帝欧水华货币资金7.42亿元,现今要投资5亿于AI,且尚需应对13亿元可转债兑付压力多少令人不免担忧。
对此,帝欧家居指出,公司现有主营业务近三年均保持着正向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时公司具备一定的金融机构融资授信额度,可为公司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但公司本次投资仍存在资金筹措不足或成本过高的风险,可能会对公司项目推进进度、投资回报预期及整体经营计划产生不利影响
也正因如此,该消息一出,市场疑虑远多于乐观。
转型AI的真正动机:债务化解与控制权巩固
Image
表面上,这是一次传统企业拥抱科技的转型尝试。但实际上,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资本逻辑与危机应对策略。
帝欧家居于2021年10月发行15亿元可转债,但截至2025年7月,转股比例仅10.11%,仍有13亿元余额未转股,2027年10月即将到期。公司此前已将转股价从13.34元大幅下调至5.1元,试图刺激转股、避免兑付危机。
而朱江在《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承诺:“尽全力推动可转债余额实质性减少”。这不仅是为了缓解偿债压力,更是为了巩固控制权——协议约定,若成功化债,原实际控制人中的至少两位需在三年后继续与朱江保持一致行动。
也就是说,推动转股不仅关乎公司生存,更关乎朱江能否长期掌控帝欧。
尽管帝欧家居主业疲软,但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仍在。尤其对朱江旗下水华智云、善思开悟(AI数据服务)、琏升科技(光伏)等科技资产而言,帝欧家居是一个现成的资本平台。
未来不排除通过资产注入、业务重组等方式,将科技板块装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传统制造+科技”的双轮叙事——哪怕最初只是“故事”,也足以在AI风口下寻求估值重塑。
传统家居企业的转型之困
帝欧家居此次转型,绝非个例。可以说,帝欧的抉择代表了一个行业的迷茫与无奈
中国房地产行业自2022年起进入深度调整期,作为下游的家居建材行业面临需求收缩、竞争加剧、利润摊薄的多重压力。帝欧家居所遭遇的高负债、低转股、盈利难等问题,几乎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居企业试图突围,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尝试跨界能源或矿产;有的布局智能家居;而帝欧,则选择直接跳入AI这一距离最远、但叙事足够吸睛的赛道。
这种选择看似激进,实则反映出传统制造业在增长见顶后的普遍焦虑:要么在红海中缓慢沉没,要么在蓝海中冒险一搏。
结语
帝欧水华,是一场资本自救还是转型先驱?
帝欧家居此次“闪击”AI,更名“水华”,本质上是一场由资本推动的控制权重组与战略重置。
对原实控人而言,引入朱江是为化解债务危机、维持上市地位而对朱江而言,则是以极小持股撬动控制权,借帝欧之壳落地科技资产。
短期内,这次转型更像是一次“协议控制+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而非技术驱动型的产业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能否实质性推动可转债转股,避免违约;能否快速组建AI团队或通过并购引入技术;能否在AI与传统制造之间找到真实的业务结合点。
如果失败,帝欧家居可能陷入更深困境;但如果成功,则不仅为企业自身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更将为整个传统制造业提供一条“AI赋能实体”的可借鉴路径。
Image
“天道有虚盈,帷幄以持商。”帝欧家居这场看似突兀的转型,与其说是突发奇想,不如说是资本与业在周期低谷中的一次合谋。同时,帝欧家居改为帝欧水华业从侧面反映出此前一个似乎矛盾的政策导向,到底是杜绝因借壳而随意“篡改”主营业务,还是鼓励传统行业融合转型?双方合作的最终结果会成为一个经典商业案例,还是一个值得行业深省的故事,总归时间会给出答案。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