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家居行业龙头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红星控股”)重整计划进入关键阶段,一场涉及百亿级资产的债务重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2025年3月3日,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红星控股重整案受托人,或成为国内家居企业破产服务信托领域迎来标志性案例。
红星控股债券停牌 4月1日提交重整草案
据红星控股最新披露,依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红星控股最迟将于2025年4月1日向法院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值得关注的是,其旗下六只公司债券(H17红星2等)已自2025年3月31日起停牌,涉及债务规模超百亿。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停牌或与资产重组方案中的债转股安排密切相关。
2024年7月2日,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送达的(2024)沪0115破90号《民事裁定书》,法院于2024年7月1日裁定受理发行人的重整申请。2024年7月3日,发行人收到法院送达的(2024)沪0115破90号《决定书》,法院指定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担任发行人的管理人。
2024年9月25日,管理人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案投资人招募公告》。截止2024年12月23日24时,管理人收到意向投资人——杭州泊含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交的书面《重整投资方案》。
2025年3月7日,杭州泊含向管理人发出《宽限申请函》,希望管理人给予两周宽限期以便杭州泊含在宽限期内更换投资人及优化重整投资方案。管理人收到杭州泊含《宽限申请函》后高度重视,于收到杭州泊含函件当日提请债权人委员会就前述杭州泊含申请延期提交重整投资方案事宜进行审议表决。
红星控股“白衣骑士”因延期告吹
截至2025年3月14日下午17时,经表决,债委会未能表决通过《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案关于延期提交投资人重整投资方案的议案》,因此管理人无法同意杭州泊含的延期申请。
鉴于杭州泊含未能缴纳履约保证金及签署重整投资协议,视为杭州泊含退出红星控股重整投资人招募程序。因此,本次红星控股重整程序正陷于无投资人参与的窘境。
作为中国家居流通业第一股,红星控股巅峰时期市值逾千亿,旗下拥有472家家居商场,商业版图覆盖地产、商业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但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及消费市场疲软影响,红星控股自2022年起陷入流动性危机,红星控股当年合计负债1144.14亿元,2023年负债合计降至325.25亿元。
某券商固收部负责人向财言社透露,由于债权人涵盖地产等公司,这对受托人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国资背景重整受托人浮出水面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受托人遴选中,建元信托凭借其独特的股东背景和处置经验最终中标胜出。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注册资本98.44亿元的信托公司由上海砥安投资控股50.3%,实控于上海国资。2023年财报显示,其合并营收3.34亿元,在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仍保持稳健经营。
但必须指出,建元信托在红星控股重整案中扮演的是专业受托管理机构角色,核心任务是利用信托工具实现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而非通过股权投资成为企业的新主人。真正的“新投资人”是否会出现、以何种形式介入,仍需等待重整计划草案披露后才能明确。当前阶段,建元信托的作用更接近于专业服务商而非输血的注资者,不过鉴于它的独特背景,还是为市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特殊资产处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其中通过信托工具处置的规模同比激增187%,成为纾困企业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重整案件,建元信托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法律界人士指出,如何协调近多家债权人的利益诉求,处理不同的债券纠纷,以及不影响红星美凯龙的正常运营,都将是对受托人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检验。这场牵动整个家居产业链的债务重组能否破局,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