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之城到设计之都,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圆满落幕!

2025-05-28
来源:

 在全球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设计行业正经历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创造”的深刻变革。随着科技赋能、文化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设计不再局限于美学表达,而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激活城市活力的核心引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消费市场,正通过展会、产业联盟等形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以西安为代表的西部城市,凭借丝路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逐渐从“历史之城”向“设计之都”蜕变。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作为广州设计周“城市巡展”首站,以“推动丝路设计,赋能产业升级”为使命,展现了设计在链接地产、家居、文化等领域的枢纽作用。这场盛会不仅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更揭示了设计产业从单一服务向全生态赋能的转型路径。

破局与共生:设计周的创新实践

在传统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的背景下,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以核心实践重构行业生态。同期举办的2025西安(春季)住博会通过整合房地产、设计与家居资源,形成无缝对接的“从房到家”全链条闭环。这一模式联合了100余家房企、装企及设计机构,覆盖选房、设计、装修到家居落地的全流程。    优居美宅全生态圈战略的发布成为这一模式的理论支撑。优居美宅项目总经理刘枼铄详细阐释了战略内涵:以“1+2+3”全员调研行动为基础,构建业主、供应商、设计师三方协同的创新生态。具体而言,“1”代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统一平台,“2”聚焦业主与供应商的精准对接,“3”则强调设计师在方案落地中的桥梁作用。  其次,跨界融合成为设计周打破行业壁垒的关键策略。展会通过非遗焕新、高校联展、戏剧跨界等板块,探索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的共生可能。非遗展区主理人于倩将秦腔脸谱刺绣、汉瓦纹灯具等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日均售罄的文创产品印证了文化消费的新活力;高校联展集结西安交大、电子科大等多所院校,助力学生创意与企业需求结合,为行业输送新锐力量;戏剧周推出的《兵马没有俑》以幽默哑剧解构历史符号,吸引年轻群体重新关注传统文化,甚至衍生出“秦俑训练营”互动体验区,让设计周成为文化破圈的试验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评价:“西安设计周的实践,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路径。”    非遗策展区    高校联展区   戏剧《兵马没有俑》


设计赋能:从产业升级到城市焕新

当一件事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标签时,这件事的影响力就不言而喻。西安当代设计周作为对产业和城市赋能的重要载体,说一句全城皆展会、全民皆观众也不为过。  从2024西安当代设计周开始,就重新定义了展会的全新特性,形成“3+365”永不落幕的闭环,将3天展会的热度转化为全年生态活力。在为期三天的展会结束后,由原点新城托管运营,通过“周周活动、月月主题”持续激活产业生态。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展会的价值周期,更将西安打造为西部设计资源的永久聚合地,推动“设计驱动产业”从口号落地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与2024西安当代设计周不同的是,本届设计周首创“1+N”模式,以主会场为核心,联动全城15+设计工作室与文化艺术地标。分会场如迪卡建筑设计中心、茯茶镇等同步开放,举办设计对谈、微型展览及沙龙,来自西部地区的设计师与西安在地工作室,展开跨区域设计对话。

三大启示:设计生态的进化方向

纵观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中寻觅到三大启示。其一,生态化是必然趋势。单一展会需向“平台经济”转型,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从房到家的闭环生态。其二,年轻化与多元化不可忽视。90后设计师的崛起、高校联展的创新活力,要求行业加速拥抱新生代创意。其三,数字化技术将重构交互模式。AI选材、虚拟展厅等技术已在展会中初现端倪,未来或成为设计与消费的核心纽带。    当设计从“锦上添花”变为“底层逻辑”,它终将推动人居生活从“功能容器”向“情感载体”的质变。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以28万㎡展区、500+品牌、10万+人的恢弘规模,书写了丝路设计的全新篇章。这场盛会不仅是西部产业升级的里程碑,更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提供了“西安样本”。 后记

可以看到的是,2025西安当代设计周不仅印证了设计作为产业升级核心动能的潜力,更揭示了中国家居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需进一步强化“生态协同”与“价值共创”,这意味着设计行业通过政策引导、资本赋能与技术迭代,构建跨领域、跨地域的资源网络,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商业创新的持久动力。与此同时,行业需警惕同质化竞争,鼓励差异化探索,尤其是在地文化IP的开发与新消费场景的挖掘上,形成“一城一策”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未来AI、元宇宙等技术深度融入设计流程,“人本化”与“智能化”的平衡或将成为行业新命题。 从西安当代设计周此类行业破圈样本来看,唯有以开放生态拥抱变革,以文化自信锚定价值,方能在这场无声的产业革命中,书写属于东方的设计话语权。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