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扬州的乡土到北京的钢筋丛林,从拎着瓦刀的学徒到带领团队的整装工长,韩恒金用三十多年的时光,在装修行业的泥土与水泥中打磨出属于自己的“匠心坐标”。他以“报价透明如镜、施工超标如尺”为信条,在政府工装、别墅整装、普通家装的方寸之间,将“实在”二字刻进每道工序;以“把工人当兄弟、把客户家当自家”的赤诚,在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这位见证北京装修市场变迁的手艺人,用坚守与温度,诠释着新时代“中国好工匠”的本色。
从瓦刀到团队:三十余载扎根行业的成长之路
1986年的苏州常州,韩恒金握着沉甸甸的瓦刀,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初中毕业便投身手艺行当的他,深知“一技傍身”的分量——白天跟着师傅在工地上垒墙抹灰,晚上在工棚里琢磨砂浆配比,两年时光让他把瓦工的“平、直、实”刻进了骨子里。
1988年,羽翼渐丰的韩恒金迈出关键一步:带着几个相熟的工友组建小团队,从土建工地的零散活计做起。“那时就一个想法,干活不能糊弄,出了问题砸的是自己的招牌。”他带着团队在江苏周边的工地上摸爬滚打,从地基浇筑到墙体砌筑,每个环节都亲自盯守,很快攒下“靠谱”的口碑。
1990年,北京的建设浪潮吸引了这位年轻的手艺人。初到京城,他从最基础的土建工程做起,凭着“活儿细、报价实”的特点,逐渐在行业内站稳脚跟。1996年,他将业务拓展至工装领域,先后承接政府机关、部队大院、银行等高标准项目——这些场所对施工精度、安全规范的严苛要求,让他养成了“超标准执行”的习惯。2000年左右,因工装行业债务问题突出 ——“每年年底,家里都围满催款的工人家属”,他毅然转向家装领域,“家装直面家庭,钱能更快到工人手里,责任也更直接”。韩恒金带领10多人的核心团队深耕家装领域,从两居室的局部改造到复式楼的整体设计,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整装服务体系。
口碑的密码:从二十套托付到千平别墅的信任长跑
在韩恒金的职业生涯里,“信任”二字被反复书写,而大兴区庞各庄龙景湾的独栋别墅项目,正是这份信任的最佳注脚。
故事的起点,是一套普通的家装。业主最初将自家小房子交给韩恒金团队,从水电改造到墙面刷漆,他带着工人逐处核对细节竣工时,业主看着整洁的工地和精准的工艺,说了句“以后亲戚家装修,我只认你”。这句承诺成了现实:此后数年,业主陆续介绍了20多套亲戚的房子找他装修。前几年,业主在大兴区庞各庄龙景湾购置了一套空置10多年的独栋别墅,决定彻底改造。“从土地基建到室内设计,再到园林绿化,全交给你,我放心。”面对业主的托付,韩恒金不敢懈怠——此项目施工从房本650平加建到1000多平方米,涉及地基加固、管线重排、庭院造景等复杂工程,他带着团队驻扎工地,最终,荒芜的老别墅变成了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家,客户验收时说:“比我们想象的还像‘家’。” 而这份信任,也让他明白:“最好的广告,就是客户的回头。”
校园装修工程:以超标准工艺铸就高效履约标杆
2010年暑期,韩恒金团队凭借工装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与口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朝阳区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安装修工程首标 —— 实验楼装修项目。该项目涉及四层建筑,总面积超 4000 平方米,需在暑期短时间内完工以不影响新学期教学,工期与施工标准要求严苛。为保障项目高质量按期交付,韩恒金带领团队实行三班倒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自身全程驻守工地严控每道工序。最终,团队仅用 18 天便完成实验楼装修,工程质量经朝阳区相关部门与校方联合验收,在工艺精度、安全规范、环保标准等方面均远超预期。凭借此次超标准施工与高效履约表现,团队赢得高度认可,成功承接该校第二标 —— 总面积 1 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与教学楼装修工程,进一步印证其在工装领域 “超标准施工” 的专业实力。
类似超标准工艺案例在韩恒金的项目中屡见不鲜,如朝阳区立水桥广本 4S 店办公楼项目、北京军区多栋办公楼及家属楼改造项目等。在别墅装修领域,其专业与诚信更获客户长期信赖:昌平上城郡连排别墅项目中,他凭优质施工与贴心服务,从承接 1 家逐步被推荐至同小区8家,形成 “以口碑拓市场” 的局面;2016 年,市区一位客户通过互联网委托其家装,因认可工艺与人品,去年再次委托他承接怀柔独栋别墅装修。这份源于 “实在” 与 “超标准” 的信任,助力韩恒金近年成功打开边区别墅装修市场,实现业务稳步拓展。
匠心的底色:超标准施工与工人情的双向奔赴
“现在整装公司多,竞争激烈,但我们靠的是‘实在’。”面对行业变化,韩恒金的应对之道简单却坚定:报价透明,“客户想到的、没想到的,我们一次性报清楚,绝不留后期增项”;沟通前置,“前半个月是磨合期,必须和客户建立信任,他们的需求再特别,也要说透可行性”。“装修是系统工程,差一毫米都可能埋雷。”这是韩恒金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细,更是“想在客户前面”的周全。
每个工地开工前,他都会带着团队仔细巡检:水电走向要避开后期安装的吊柜,瓷砖铺贴要考虑地面排水坡度,甚至开关高度都要适配业主的身高。“宁愿前期多花三天想,也不后期返工一小时。”他要求工人做到“工完场清”——每天收工后,工具要按类别摆进工具箱,剩余材料要分类标注,地面必须清扫干净。“工地是脸面,乱了人心就散了。”
这份严苛里藏着温情。团队里的工人,不少跟着他干了二三十年。“工人是兄弟,不是干活的机器。”他常说,“人心齐了,活才能干得顺。”
责任的温度:漏水抢修中的“售后无时限”
2023年的一个夜晚,朝阳区高家园小区的物业电话急促响起——一户业主家的洗漱盆角阀脱落,积水顺着楼板渗到楼下,可业主正在国外,联系不上。物业想起业主合同上留的“管家”电话,试着打给了韩恒金。
“业主不在,咱更得把事扛起来。”他放下刚端起的饭碗,带着水工师傅驱车赶到现场。关闭总闸、拆卸损坏角阀、清理积水、检查楼下受损情况……等处理完所有问题,已是凌晨。后来业主回国得知此事,感激不已,韩恒金却说:“签了合同,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不管过多少年,有事找我就行。”
时光里的坚守:老手艺的新答卷
如今,韩恒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会和工人兄弟们团建相聚,也会享受钓鱼的乐趣,帮着孩子带带小孙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烟火气。但无论何时,他对装修行业的热爱与坚守从未改变。
从拎瓦刀的学徒到整装工长,韩恒金的三十余载风雨,用“透明报价”守住行业底线,用“超标准施工”筑牢质量根基,用“终身售后”温暖万千家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中国好工匠” 的内涵 —— 那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客户的诚信负责,对团队的有情有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闪光,也相信这份坚守会继续照亮更多家庭的 “筑家” 之路。